• 淮海战役国军80万打60万被歼55万,从战前装备的四大巧合见微知著

    发布日期:2024-05-31 03:57    点击次数:163

    无巧不成书,淮海战役的四个巧合,让胜负的天平向解放军倾斜。

    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,歼敌人数最多的战役是哪一次?相信大家都能想到正确答案——淮海战役。整个解放战争,国民党军队被歼灭807万,仅仅这一次战役就损失了55万。经过淮海战役,长江以北再无大战,解放战争大局底定,就剩下追亡逐北了。

    淮海战役发生的时间在1948年11月到1949年1月间,鲜为人知的是,早在9月底,双方都不约而同进行了淮海战役的筹划,这是淮海战役第一个巧合。

    1948年9月24日,华野代司令代政委粟裕首次向中央军委提出了进行“淮海战役”的建议。同一天,国民党国防部长何应钦,以蒋介石的名义向徐州“剿总”和华中“剿总”下达了《对当前作战之指导指示》。

    对徐州这个军事重镇,国军一开始要加强工事拒险死守,后来又想要放弃。对兵力部署,国军一会要求坚守铁路交通线,一会又要转进蚌埠,守江必守淮。不仅徐州剿总的刘峙和国防部顾祝同这两个哼哈二将互相争吵,就连下面的兵团司令邱清泉和黄百韬也互相吵。

    10月31日,华野代司令员粟裕在电报中央军委:“此战规模巨大,请由陈军长邓政委统一指挥。”得到中央军委同意。10月30日国民党的国防部确定由白崇禧指挥华中和徐州两个剿总司令部,第二天白崇禧忽然变卦,蒋介石只好任命了资历高但能力不强名声不好的刘峙。

    粟裕将军在淮海战前的“让贤”,其实是请刘邓大军配合华野歼敌的委婉说法。淮海战役解放军60万兵力中,华野有45万,是中野的3倍,歼敌数量,自身损耗方面都是华野三倍。所以,粟裕将军其实是通过让贤,获得了中野的全力配合,避免了豫东战役阻击不利功亏一篑的尴尬。

    同样是选将,解放军是主动让贤,不计名利,而国军则是勾心斗角内讧不断。选将方面,国民党又输了一招。

    11月4日,华野下达了《淮海战役攻击命令》,第二天各部就进入了攻击出发位置。11月4日,国民党的参谋总长顾祝同在徐州开会,要求徐州外围各部向徐州集结,然后南下转进淮河,第二天各兵团司令个军长开始下达转进命令。

    同时下达的命令,执行情况却完全不同。11月6日,解放军如猛虎下山般冲进了淮海战场,国军各部也开始向徐州集结。吊轨的是,黄百韬的5个军(包含等了2天的44军)到达运河西岸,运河东岸的李弥却放弃阵地跑徐州了,至于第三绥靖区冯治安所部,因为长期受到不公正待遇全体起义了。这样撤军,等于是把友军往虎口里送啊!

    以80万对战60万反而被歼灭55万,淮海战役这场大败仗,输的真不冤,从上到下,从嫡系到杂牌,国军自己先乱作一团了,面对强敌,自然没有抵抗力了。

    国民党徐州淮海战役白崇禧粟裕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